缘起性空
EarthWorm

Termite

HexEdit

Friends

RSS

ROP Introduce

28 Feb 2014 TAGS : [ 技术相关 exploit-rop 汇编+bin ]

背景介绍

DEP 保护是缓冲区溢出攻击出现后,出现的一种防护机制,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内存分块后,设置不同的保护标志, 令表示代码的区块拥有执行权限,而保存数据的区块仅有 读写权限,进而控制数据区域内的shellcode无法执行。

下面的两幅图分别表示了数据区域内“不可执行”和“ 可执行”的状态:

DEP的实现分为两种,一种为软件实现,是由各个操作系统 编译过程中引入的,在微软中叫SafeSEH。 另一种为硬件 实现,由 英特尔这种CPU硬件生产厂商固化到硬件中的, 也称作NX保护机制。

单从DEP的定义可以发现,这种机制应该是能够有效抑制数据 区域内shellcode执行的。此时攻击者的面前出现了一座难以 逾越的山。

要想知道如何绕过这种保护机制,请详细阅读本文下面的部分。

DEP 保护机制出现后,攻击者几乎无法令数据段中的shellcode 直接执行,看起来“防御技术”此时占得了先机。

这里插一句题外话:我觉得 Hacker 永远是这个世界上 最聪明的一群人,它们总能发现一些常人无法发现的东西。

Hacker中此时出现了一位天才,他开始教育大家,既然数据区 域没有执行状态那我们就让他们只保存数据吧,反正地址也是 数据的一部分,而内存中有还有无尽的代码供我们使用,只要 我们能把某些有趣的代码片段按照一定思路拼接起来,那么数 据区域是否可执行完全和漏洞利用就完全没有关系了。

下面我将开始详细阐述这位“天才 Hacker” 的“天才想法”:

一方面

汇编语言中有一系列非常有用的指令,我管它们叫做“RETN系列指 令”,这些指令的原始功能是当函数调用完成时,回退到上一层调 用函数,并继续下面的执行,示意图如下:

另一方面

这种DEP的保护机制,虽然安全,却令操作系统在做某些操作时受到限制,所以操作系统中又提供了一些解除DEP保护的API供软件开发人员调用,当攻击者在内存中定位到这些API并调用时,DEP保护便失去作用了。这些API一直散落于内存的某些角落,当攻击者触发它们时,就好像触发了某个密室的暗门一样,豁然开朗。

当RETN指令同这些API联系在一起时,就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,首先看一下原本缓冲区溢出的攻击模式:

有了DEP后的间接利用攻击的示意图:

可以看到在第二种模式下,EIP的控制是通过栈中的地址,以及代码中的RETN指令共同控制的,此时栈中的数据仍然是“数据”,而执行位置却转移到了内存的代码空间,如此下来便巧妙的绕过了DEP保护。

那么这种绕过技术其实是基于一个特定条件的,那就是你到某个地址一定能找到对应的包含RETN的代码片段,可以说这是当前漏洞利用方式的薄弱环节。

通过前面的阅读,大家可能已经了解,DEP机制的弱点就是可以通过某些API调用进行关闭,进而令其失效,然而令Hacker叫绝的是,这些API的地址完全固定,只要控制好栈结构,依然可以令shellcode得到执行。于是安全人员又提出了“ASLR机制”辅助DEP,提升系统安全性。

ASLR是一种内存地址随机化技术,它的核心思路是让程序执行时所调用的外部模块地址完全随机化,这种随机化令关闭DEP保护的API也随着飘忽不定,在WIN7中它的存在并不明显,而在WIN8中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

WIN7中的实现是每次系统启动,模块地址随机,而启动完成后,到关闭之前,这个地址一般都不会改变。然而WIN8中,每两次程序运行,加载的模块地址都会随机起来。这种随机地址带来的安全效果非常明显,攻击者几乎没有办法利用原有攻击手段完成漏洞利用(地址随机导致无法找到关闭DEP的地址,而无法关闭DEP就无法令数据块中的shellcode得到执行),所以安全人员经常戏称“ASLR+DEP”为“海尔兄弟”,下面是WIN7中启用ASLR后,ntdll在两次电脑开启时的地址:

可以看到这次电脑启动 ntdll.dll模块的位置为 0x77880000

重启计算机后,这个模块的基地址变为0x77620000

从以上两幅截图可以看出,地址随机化带来的直观效果就是模块顺序同样发生了改变,这就如同把攻击者放到了一个内存密室中,暗门的位置随时在变化,攻击者想要找到暗门的难度无疑增大了许多。

ASLR机制出现之后,攻击者面临着另一个严俊的挑战(我想管这个挑战叫:太行山),“ASLR”也成了他们攻击技术提升的障碍,然而所谓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“防御技术”总是落后于“攻击技术”出现的。

对于攻击者来说“关闭DEP的API”在某个模块中的偏移地址是固定的,所以内存漏洞利用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模块基地址,随后根据偏移位置找到关闭DEP的API,而“信息泄露”类漏洞能够非常出色的完成这个基址定位的功能,所以可以看到WIN7之后很多漏洞的利用都是两个漏洞组合使用的(通过信息泄露类漏洞寻找dll文件基地址,随后计算API地址,最后在代码执行类漏洞中调用API完成“关闭DEP”的操作,关闭后跳转回shellcode进行实际攻击)。 以上这种攻击思路的前半段就是“现在人们传唱的ROP”了。.

下面是metasploit中某个利用模块的ROP片段截图:

关于以上图片的更多技术细节,请阅读本文下面的部分获得。

ROP构造方法

通过阅读相关文章,可以得知:在Windows中有多种绕过DEP的方式,可供ROP开发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:

  1. Zw(Nt)SetInformationProcess()
  2. VirtualProtect()
  3. VirtualAlloc()
  4. Zw(Nt)ProtectVirtualMemory()
  5. 利用可写可执行的内存空间绕过DEP

其中1、2、3、5四种绕过办法在《0Day安全(第二版)》中有详细的阐述,其中第一种在《Python灰帽子》中,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脚本快速实现ROP开发。那些文字都是出自真正的大牛之手,所以我就不多说了,本节将对第四种绕过方式做一定的阐述。

这个函数位于ntdll模块中,有两个版本,分别是Zw* 和 Nt* ,分别对应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调用实现,我个人觉得两者应该没有区别,不过鉴于当前各种EXP都是通过Zw进行利用,我们也就没必要细究Nt 是否能够达到利用目的了,毕竟两者的构造环境完全相同,花费的精力也完全相同。

在ROP章节的末尾我给出了一个ZwProtectVirtualMemory()ROP的构造截图,图中的代码位于metasploit的MS13_037模块中,本意是借助HeapSpray(风水)技术控制内存,进行利用的,所以在实现过程中shellcode以及参数地址可以完全固定,为了分析的方便,我们直接观察触发后堆栈状态即可。如下图所示:

从上图可以看出以下3点:

1.EIP目前指向的地址正好为 [ESP-4] 对应的地址0x778896c9,可以表明此时EIP正在受ESP控制阶段。且当前指令如下图所示:

2.所指向的栈内的结构和1.4节给出的截图完全相同,为了方便观察,我将栈内的结构转换一下,方便大家对比:

3.0x0c0c0c14是常见的HeapSpray(风水)技术的遗留结果,既HeapSpray发生之前,那个位置为ROP,那个位置为shellcode是完全可控的,此处无需考虑ASLR造成的影响。

通过阅读ntdll_rop 中的注释可以确定栈内各数据的含义,如下图所示:

把这张图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就是:在当前进程(ProcessHandler= -1)划分0x400大小的内存片段,起始地址为0x0c0c0c40,将这块内存的状态设置为0x000040,原始状态为0x41414141(这就是垃圾字符嘛,请无视),操作完成后跳转到0x0c0c0c40继续执行(1、指向ShellCode)。

相信到达这里就能清楚这条ROP的实际效果了,将shellcode所在的内存区域设置为0x00000040,当我们执行完这条指令后,这段内存会变成如下图所示的状态:

目前网络中流通的ROP大部分都出自mona这个脚本,他是Immunity Sec公司开发的一个python脚本,可以辅助安全人员完成ROP的开发,原脚本仅适用于Immunity Debugger,后期开发了适用Windbg调试器的环境,看官可以参照{网址}进行配置。此处不浪费笔墨。

通过[ .load pykd.pyd ] [ !py mona rop -m ntdll.dll ]两个命令,可以实现,指定模块的ROP生成,生成时间较长,本次针对ntdll模块的ROP生成共用了近4分钟(没办法,它是虚拟了一个执行环境,然后又由Windbg调用,脚本环境下虚拟执行脚本,能快就怪了),刚开始用时候若不是我去了一趟厕所,我还以为它死掉了呢:

生成结果的一个片段如下图所示:

Mona 一般会生成两段ROP,分别用3种格式展示:Ruby、Python、Javascript。似乎Mona生成的ROP都是针对VirtualProtect的,而且是从内存序列中提取该函数指针,所以在ASLR模式下并不完全适用,我推荐这个工具的原因是:

  1. 它可以给你提供几个有效的ROP指令片段,以免你自己去找。
  2. 它可以给你一个构造ROP的思路,当然目前来看这个思路也极不靠谱。

我听过一个不负责任的传说,为了大家不找我或者谣言散播者打击报复,我就必须声明:该传闻极不负责任,请大家不要相信。

这个传说是这样的:有个黑阔在BlackHat上演讲,自己历时2年,开发了一个工具,并吹嘘自己的工具可以找到很多其他工具无法挖掘到的ROP指令,然后又现场展示了一下ROP生成效果,据说效果良好- -!。并在演讲的最后宣布:该工具,闭源不放。馋死他人!!

回顾

本文起初回顾了一下ROP技术的前世今生,力求各位对二进制漏洞有兴趣的 人能够读懂。

第二部分介绍了一种ROP指令的技术细节,以及生成方法。

TAGS : [ 技术相关 exploit-rop 汇编+bin ]